昨天,2018年全国低碳日·上海主题宣传活动在杨浦区长阳创谷举行,一系列循环经济领域的成果纷纷亮相。
废旧玻璃经无人化处理后可按照颜色细分,并有望运用到光伏玻璃新产业中。数据显示,上海每年产生的日用及建筑碎玻璃为80至100万吨。玻璃按照垃圾分类,被归为“可回收物”,然而,因其分布广、价值低、难收集等特点,回收率一直较低。
据了解,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产能很大、自动化程度很高、分拣品种齐全的生产加工线,建成了我国一个以废玻璃回收利用为核心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被纳入示范基地的上海市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华说,引进德国技术的这套系统,可以将分拣处置后的玻璃杂质含量控制在3‰,还能将废玻璃按照颜色细分为透明、纯白、棕色、绿色等。由于分拣得精细、杂质低,这些废玻璃再生利用后的价值也能获得较大提升。随着4条自动化分拣线的建成投产,公司将形成初期65万吨/年的碎玻璃回收加工能力,彻底解决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碎玻璃回收的难题。这套智能化废玻璃分拣处置系统,很大程度节省了手工作业,改变了以往碎玻璃分拣过程中对于水洗的依赖,首创了“干洗”分拣法,提高了分拣效率和质量,成功解决了废水处理的污染难题。
推动循环低碳发展是促进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工业固废、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以及再生资源的利用等多方面,上海正努力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专项政策和行动方案,鼓励支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电厂脱硫石膏、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废弃油脂等回收利用,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回收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两网融合”,推动了一批技术和模式创新,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