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根三十年人物故事:云南玉龙黎明乡美乐村李秀林专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滋根三十年人物故事》编者按:

2018年是滋根创立的第三十个里程碑,三十年的风雨,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人,他们性格鲜明艰苦卓绝,无数色彩斑斓的故事便在这条长河里发生。我们相信,没有无缘无故的相遇,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故事。我们将通过系列人物故事向您展现这风雨兼程的三十年。

   

“在地球上,每分钟就有一个物种在消失。云南榧木就是一个正在濒危的树种,它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如今,一位农民却以一己之力,勇敢地扭转着这一树种走向濒危的脚步。十多万株榧木在滇西北的一片片山坡上被人工繁育成功,这是一道奇迹:一个野生的品种,可以在濒危中实现人工繁育的成功;一个体制外的农民,可以在物种保护上担当历史重任。”

“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以一己之力在保护濒危树种上做出重大突破,这便是李秀林,一个想法做法不同常人却非常低调、很有公心的合作社带头人,一个积极乐观、敢于创新又很能吃苦、特别务实、很有办法的傈僳农民,一个总能把问号变成惊叹号的、只有初中文化的当代愚公。”

——中国扶贫杂志主任王晓霞


图片 |马萱

特别感谢甘敏红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人物简介:

       李秀林,男,1974年,傈僳族,云南省玉龙县黎明傈僳乡1美乐村人,玉龙县黎明乡森林绿色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秀林19岁开始就先后在内普乐小学、美乐完小、哈独丁小学、老梅沙地小学2当代课老师,11年时间他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他也曾背起行囊到外打工,也曾在家务农。认为种植烤烟和白芸豆破坏环境,2008年开始种植特色农林产品,摸索国家珍惜树种云南榧木的自我育种,树下套种中草药;2013年,在美乐村创建合作社,实践和推广混农林种植模式。人称“奇葩怪人、当代愚公”。2017年经中国滋根推荐,被评为“情归故里·共建家乡——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


摄影:Christian Lamontagne,张明


      虽然李秀林已经离开教师岗位很多年,村民、滋根在当地工作人员大多都习惯称他为李老师。





 1 黎明傈僳族乡位于云南省玉龙县西北部,是玉龙县唯一的傈僳族乡。境内傈僳族人口占80%。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和老君山片区腹地,人均耕地不到2亩,当地百姓以种植玉米、土豆、白芸豆为主,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500元,个别特困家庭只有300元。

2  除了美乐完小其他三所学校是以前的村小教学点,如今早已经被撤并。



代课十一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李老师去的第一个学校是美乐一个偏远的自然村内普乐小学,一个人带五个班,并且教所有的课程。教学坏境特别艰苦,工资也只有一百二,李老师一心投入到教学,从未有怨言。在内普乐小学教了四年,就被调到行政村所在的美乐小学。

四年后,一起事件的发生让他又做出了新的选择。当时美乐哈独地自然村仅有的两名代课老师胡老师和张老师带学生砍柴的时候,遇上大风,一棵大树倒下来,胡老师和一个学生当场死亡,在一旁的张老师吓傻了。事后,所有老师都不敢去哈独地教书。

与此同时,黎明中学的校长本想把李秀林老师调到黎明中学任教,这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可是想到哈独地学校没有老师愿意去教书,让他动了恻隐之心。李秀林老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哈独地,他一个人在哈独地学校教了两年,大树压死人的风波也慢慢淡去,开始有老师愿意来这个学校了。

那时候,哈独地学校的附近还有一个偏远校点,也是没有老师,李秀林老师又做了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去到那个学校。

李老师笑着回忆:“那时候,其他老师都笑我思想不正常”。他说从未后悔这一路的选择,尽管没能到黎明中学教书有一点小小的遗憾。

之后,李老师一边教书一边自学,打算参加成人高考。那时对英语比较热爱,就大胆地报了英语专业。由于英语的基础差,没有考上。国家对代课老师的要求也严格起来,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只能离开教师这个岗位。

整整十一年的青春都跟家乡山里的娃娃打交道,当他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有些考上了大学,有些掌握一技之长,会觉得非常自豪,这一切也就都值得了。



  云南玉龙县黎明乡美乐村

                                                                    

打工到了缅甸,遭遇从未有过的狼狈

结束代课,李老师回家务农。因为地少,又都是陡峭的山,种庄稼的收入极少。

当时很多中国老板在缅甸伐木,砍的树拉回中国,在境内加工、打包,然后出口到韩国、日本。看到出去给伐木老板打工的人,或多或少都挣了一些钱。李老师就决定出去闯一闯,通过在缅甸打工的亲戚提供的线索,只身跑去缅甸。从云南到缅甸,当地人总有自己的一些路子。做了一个多月后,遇上连下大雨,干不了活,李老师回到了家乡。再次出发去缅甸时,他还带上了三个老乡。

和老乡一起在缅甸干了一段时间,要结账时,老板跑了。到头来一分钱都拿不到,带去的几个人都怨他,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了。然后他就带着老乡去缅甸的一个防洪工程挖水沟,一天20块钱,赚够路费他们就回家了。

回到家门口,连大门都不敢进,一只脚踩在大门外,一只脚踩在大门内,进来也不是,出去也不是……

“那时候是相当狼狈的,本来是想为了这个家、为了儿女,出去打拼一番,赚点钱回家的。到头来却是自己从家里带去的钱都用光了,回到家里时口袋里只剩两块钱了,很惭愧。”


从未摸过方向盘,买了辆二手车回家

回到云南,李老师种了当地人都在种的经济作物烤烟和白芸豆,农闲的时候出去打短工,他锯过石头、刷过墙、背过沙子,一天能赚20块钱。读过书、教过书的李老师认为,天天这样干苦力不是办法,就东借西借,凑了点钱后,去偏远的山村里收购羊,然后把羊卖给商贩,这样或许能赚点钱。

他买了一群毛羊,全部赶到家里边,联系了好几个永胜3收购羊的老板,来的人嫌他的羊太瘦,卖不出好价钱,李老师只能把这些羊留在家里再放养。“买羊的钱是借别人的,卖不出去,怎么还人家钱啊?”他大老远跑去丽江,找到了一个专门杀羊杀牛的屠宰场。得知那里要他的毛羊后,马上就回来了。回到中兴3后,就请了一辆车子,叫开到家里边,把羊抓上车,连夜拉到屠宰场。“虽然是赚了一千块,但是付了八百块的车费后,其实就只赚了两百块”。

回来后,李老师就想,如果自己能有一辆车子的话,就不用付那么多车费了。所以就去买了一辆二手车,请人开回家里。羊买回来后,他找了一个师傅专门跑车。

那时候卖羊是一个个抱着称的,把人的体重减去,就是羊的重量了。二三十只的羊,抬来抬去,每次把羊称完后都累得不行。

得知父亲病重的时候,李老师在去市里卖羊的路上。他叫师傅马上掉头把他送回老家,但是师傅说,“今天太累了,这时候还送你上去,到天亮也到不了!你的父亲病都病了,赶回去也救不了”。

“那时候,我非常生气,我不是气他,是气自己无能,有本事买了这辆车子,却没本事开这辆车”,李老师激动地说。

一气之下,李老师摸索着自己开起车来了。从来没有学过开车的他,第一次握方向盘就把大卡车从山上开到了柏油路,他再也不需要请别人给他开车了。失去父亲的痛,让他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慢慢熟练以后,李老师都是自己开车去卖羊,有好多次,半夜开着车,开着开着就犯瞌睡了……

       那辆车子隔三差五就要修,一点点地算下去,也花了上万的修车费了,而买这辆车才六千七。来回折腾赚不了什么钱,半夜开车又危险,慢慢他就不做这份卖羊的生意了。




3 美乐村旁边的一个村,比美乐交通便利。


别人地里种的是粮食,他地里种的却是濒危物种榧

云南榧木是一种生长期长达百年的树种,其木材因质地坚硬、纹理漂亮、颜色鲜艳、气味芬芳,十分珍贵。一棵树可以卖到五六十万,一只榧木做成的水杯可以售价几千元。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树种遭到疯狂盗砍,导致这种本来就稀缺的树种成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树种。据云南省林科院研究员马建忠介绍,全国现存的云南榧木可以按棵来数,情形十分危急。(王晓霞,2014


    云南榧木          摄影:Christian Lamontagne,张明


云南榧木在李老师的家乡就有生长,看到山里野生的云南榧几乎被砍完了,他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李老师从山上捡了一些榧树果回家,想尝试一下,看能不能在自家地里种出来。把榧树果种在一小块地里后,李老师隔段时间就去拔一次草,很小心的侍弄着,但是过了雨季也没有发芽。家人迫于地里没收成的压力,对他很不理解。很多次家人都想挖了那块地种点小菜、小葱。但是倔强的李老师却拼命的护着,自己默默的坚持着,拔了三年的草,到了第三年的春天,榧树果还是没有发芽。李老师有些失落,心想,这长在大山里的濒危树种恐怕不是从果子里长出来的。等雨水下地就刨了,种上玉米吧。




玉龙县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219米,美乐村海拔在2200-2800米之间。



访问者:您是如何认识中国滋根的?


李老师:中国滋根一直在美乐完小做助学金项目,当时参加家长会得到通知说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两个孩子都在读书的,其中有一个可以得到中国滋根的支持,我女儿得到中国滋根助学帮助一直到现在。

每次发助学金都会开家长会,滋根的工作人员会专门介绍滋根,还给我们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要相结合,也会听我们说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解答和帮助。

有一次,我参加贫困生助学金发放家长会。滋根的黄刚老师说,各位家长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告诉滋根。我就大胆地说出了榧子久不发芽的苦恼。没想到,黄刚很快请到了云南省林科院的两位专家指导,了解到:榧木生长期长,发芽期也长,如果要催芽,可以用砂砾人工摩擦榧籽的包衣。我按照他们说的用心去做,耐心等待。


干活的山地离家远,就在山上简单吃点午饭了


李老师实行的是有机种植,拔草时,他和妻子的手无数次被榧木尖利如针的叶扎得鲜血直冒,但他仍然不肯使用除草剂。“突然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我扛着锄头跑去地里,惊奇地看到榧树果长出来了,哎呦,那一刻真是喜极而泣啊,马上跑回家告诉媳妇,她还不相信呢”,李老师兴奋地说。

后来,通过黄刚老师带去的林科院专家观察后,才知道,那是因为榧木果是在休眠期,所以三年后才长出来。这加大了李秀林老师的信心,于是他扩大了云南榧的种植,虽然随着野生榧木被连年偷伐,购买榧木果越来越难,但是,他不惜花光家里的钱,到处出钱高价收购榧木果,自己育苗,家里的山地几乎都种上了榧木树苗近10万株。几年来,他购买榧木种子的投入,已超过3万元。地处云贵高原,干旱、大雨都会对幼嫩的榧木造成威胁。

刚开始,很多乡亲不理解李秀林的做法,有人甚至嘲讽讥笑:“别人千方百计地砍来卖钱,你却费钱费力地去培育,你有病啊?别人地里种的是粮食,你却种不能吃的榧木,你傻不傻啊?!喝西北风去吧!”(王晓霞,2014年

村里人普遍认为,云南榧都是几百年才开花结果的。所以经常嘲笑李老师是怪人,说,物种保护是国家的事情,一个小老百姓非要拿自己家的钱往里面贴,怕是脑子坏了! 村里有个老人还总对他说:“别说你儿子了,你孙子,你孙子的儿子都不可能吃上榧木果,把地都种上树,看你以后吃什么…….”。家里人也有些不理解,“咱们是农民,没有钱,国家要保护的植物,咱们保护不起;孩子读书要钱,咱们吃饭要钱……咱们不种了,或者少种点,行不行?”


要养家糊口,尝试混农林种植与合作社

尽管不被理解,李秀林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做别人不敢也不愿意做的事已经是他一贯的作风了。他说,如果每家人都想着要赚钱,不管不顾的,那最快来钱的就是偷砍盗伐如榧木、红豆杉这些珍稀的木材了。但是如果都砍光了,今后子孙怎么办?这么好的树种灭绝了,多么可惜呀!

毕竟还是要养家糊口,经过综合考量,李老师在榧木的树下种上了中草药,靠短期内就能见到经济效益的中草药和经济果木,来支持榧木的培养,这种混农林种植模式不仅能够增加经济收入,也照顾到坏境保护。李老师家22亩地,有12亩实行的是榧木和中草药的间作,另外10亩实行的是核桃、花椒等经济果木与中草药的间作。

美乐村地处高寒山区,粮食作物产量低,收入也一般,村民们很早就开始选择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烤烟、白芸豆,这自然也是一种基于生存的理性选择,但是烤烟和白芸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都有不小的破坏。老式烤烟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每亩烤烟大概要0.5-1立方米的木材;白芸豆的生长需要以竹子作为爬杆,每亩白芸豆需要1500-2000根竹子,至少三年就要轮换一次。虽然竹子生长周期短,但是也赶不上砍伐的速度。长此以往,山上的植被会越来越少,以这些植被为生的红腹锦鸡脚稚、鹦哥、滇金丝猴等物种也会濒临危险。

在云南省林科院的马建忠老师看来,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民,能把从来无人种植的榧木繁育成功,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但更让他惊叹的是,在种植成功后,通过微信结识了浙江香榧种植同行的李秀林又有了新的打算:对榧木进行改造——让云南榧木与浙江香榧实行同属嫁接。浙江香榧挂果期短,且果实味道甘美。李老师选了部分云南榧木做实验,目前嫁接已经成功,静等结果。“他做了我们林业科研人员想做而没能做的事情。他是真正的榧木专家,我非常敬佩他。”

李老师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不种榧木,种上核桃、梅子、花椒也都好,只要让山地绿起来就好,通过村民的团结和互助,慢慢推广这种模式。2013年,在李秀林老师的发动和滋根的协助下,美乐村在有关部门注册成立了一个森林特色产品专业合作社。虽然一开始只有五户村民加入,其他参加动员大会的村民都在观望,大家表态,只要这五家人能够赚到钱,他们也会考虑入社。李老师说,“他们都是不见兔子不放鹰的主,当然,我也理解,因为每户开销都指望着这些山地,万一不成,也不能坑着大伙。”


玉龙县黎明乡绿色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


李老师积极做好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合作社成员谋发展。榧木树下第一年种的重楼卖出去,就有了几万块的收入,看到实打实的赚到了钱,乡亲们陆续加入合作社。现在已经有20多户社员。合作社主要以人工培育、种植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植物种云南榧、香榧,林下种植中草药为主,同时开展小型养殖及技术培训、农产品销售、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活动。

“在见不到利的情况下还有其他几个人跟着我一起干,我很感动。只要这几个人不散伙,合作社就有希望。而且,合作社为大家的利益服务,从经济上统购统销就最节约成本;从技术上,大家共同分享,相互帮助,还可以请专家来培训、做技术指导;有合作社一起,大伙投工投劳把浇山地的水池建起来,种树也好、种药也好,都不用拿肩膀硬挑了。这些都是一家一户干不了的事情;而且从种植模式上,种树,再在树下面种植中草药,与以前种白芸豆和玉米相比,对环境、水土,对家庭收入,是多方面有利的。如果再把养羊、林下生态养殖土鸡都整合进来,加速沤肥,增加土地肥分,再对山地精耕细作,收入肯定会好起来。”

访问者:接触滋根这么多年,中国滋根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李老师:中国滋根对我们的帮助很大,首先,中国滋根的助学金项目使得贫困家庭的学生得到了帮助,这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中国滋根给合作社提供的这些培训机会,让他们走出了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社员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技能,对我们合作社的发展来说事半功倍。中国滋根为合作社链入了很多资源,比如通过中国滋根的链接与法国娇韵诗的种植项目,从2014年到现在已经种植了树木20万苗,已经产生了效益增加了农户收入。


在滋根的帮助下,李秀林亲自去全国著名的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学习综合农协的管理经验,支持十七八岁的儿子到安徽阜阳南塘合作社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返乡创业青年公益培训”。现在,他在村庄垃圾回收、老年协会上的规划,已经开始实施。在资金上,滋根穿针引线,帮忙联系到了法国娇韵诗集团的项目资助30多万元,其中包含了为解决灌溉问题而兴建的三个蓄水池。

现在,在乡亲们眼里,李秀林已不是一个普通农民。因为他不仅成功繁育了榧木这一濒危树种,还构思奇特地自行设计了村里的灌溉体系;他还用空心砖和铁皮自行设计了垃圾焚烧炉,今后,村里的垃圾将实行分类处理。学历不高的他,总能在生产、生活中有自己的独创。(王晓霞,2014年


访问者:您对中国滋根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李老师:中国滋根这些年的努力已经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以前我们这里的辍学率很高,在滋根的支持下,学生能够继续学业,走出大山,非常感谢中国滋根。希望在未来中国滋根能够越发展越好,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滋根持续的支持和帮助,为创造更好的乡村共同努力。



2018年是滋根创立的30周年,诚挚欢迎滋根的新老朋友踊跃来稿或者提供线索,讲述您与滋根的情缘和故事,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来稿请投递到以下E-mail:zigen@vip.163.com,也可致电咨询中国滋根张焕18827426108。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