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计算(附质量成本表)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一首诗—《悯农》,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它告诉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不要糟蹋和浪费。在企业中的寓意就是告知每个员工都要重视“成本”概念,具有“节约”理念。说起降成本,人们难免会想到降低各种费用开支和消耗。但在倡导点点滴滴降成本的同时,引导全员强化质量成本意识,向提高质量要成本,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在的生产,都是按客户订单进行组织。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殊不知,质量出了问题,一方面不得不返工,重新安排生产,对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影响;如果到了客户那里,还要产生包装、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质量问题,还影响了合同的兑现。异议处理、客户索赔事小,影响企业信誉和形象事大。一些客户在不知不觉当中流失,不能不说产品质量是一个重要原因。

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的概念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但直到现在仍然令很多经理人迷惑不解。把质量成本细分为三部分也许对理解这个概念大有帮助,如文中所指出的预防性支出 、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重要的是,在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经理人对失误与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企业在努力增加收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对战略规划与质量规划进行整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对战略、质量、生产率、收益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

整合企业战略与产品质量为什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规划就应该侧重于那些影响当前与未来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提高某一产品的利润,那么在产品质量方面就应该注重减少失误、消除非增值活动与浪费现象,以降低质量成本。

对上述那种关系缺乏了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质量这一概念还认识不足。质量的含义是,花费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杜绝各种失误。因此说对质量的要求并不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产品质量的改进能够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消除了失误、非增值活动和浪费,企业资源的利用会更加充分。但这也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节约下来的资源无法加以利用,那就不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实际影响。

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一旦出现企业资源的闲置,企业改善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缩短了生产周期,产品返修现象的减少降低了机器设备的使用率,企业资产投入也随之减少。由于废品率、返工率和浪费现象不再频繁出现,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下降了。此外,由于消除了质量缺陷、浪费和非增值活动,行政运作费用也随之降低。

以往,企业总是把战略规划和产品质量改善割裂开来,分别对待。战略规划通常有固定的方式与程序,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质量改善却往往是心血来潮、缺乏计划性。很常见的情况是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开始规划新工作。多数情况下,承担质量改善工作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只能利用空闲时间。这种工作方式使许多改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质量成本包括三方面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虽然非常规律,也很正式,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往往不会在企业内完全公开。尽管员工对规划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企业通常还是能够完成规划的目标。

质量改善或许应当被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质量改善应当着眼于现有与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应详细制订质量改善计划并在资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质量成本(COQ)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其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质量成本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之处。它可以是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或是为确保质量而必须有的支出。更有甚者,把这一概念理解为质量缺陷成本。而实际上,这种质量缺陷成本仅仅是指因补救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

总体来说,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降低质量成本有轻重之分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其重要。

质量成本数据可以视为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改善计划的时机并排定工作顺序。如果变革发生,还可以用来跟踪变革带来的影响。

把质量成本数据应用于质量改善,其目的是减少直至最终消除企业补救性支出。实施这一策略,就能够解决问题,并对产品或服务程序进行改善或做相应的变革。企业通过预防性支出,对各种问题加以调查和解决,从而减少了补救性支出,进而确保了利润。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之所以说这类支出无附加价值,是因为它们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外部质量问题的影响最大,因为这种问题为客户带来了额外的支出负担,因而影响到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潜在的未来客户同样会受到影响。他们一旦听说了存在质量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确定了各类质量问题的标准和平均成本,就能够选择优先解决的质量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战略目标。

确定成本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详细列出各种必要补救措施,如从客户处取回存在问题的产品、生产备换产品和运送新产品等等。把所有补救措施的标准支出加在一起,并分别乘以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就是企业每年在质量问题补救方面的总支出。

质量改善规划的选择应当结合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增加市场份额,不一而足。外部补救活动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作为改进的重点。

质量成本的构成

1
质量成本的构成图
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而运行质量成本包括:①预防成本;②鉴定成本;③内部故障成本;④外部故障成本。 
2
运行质量成本 

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致力于预防产生故障或不合格品所需的各项费用。大致包括:

①质量工作费(企业质量体系中为预防发生故障,保证和控制产品质量,开展质量管理所需的各项有关费用);

②质量培训费;

③质量奖励费;

④质量改进措施费;

⑤质量评审费;

⑥工资及附加费(指从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

⑦质量情报及信息费等。

2. 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鉴定、试验、检查和验证方面的成本。 一般包括:

①进货检验费;

②工序检验费;

③成品检验费;

④检测试验设备的校准维护费;

⑤试验材料及劳务费;

⑥检测试验设备折旧费;

⑦办公费(为检测、试验发生的);

⑧工资及附加费(指专职检验、计量人员)等。

3. 内部故障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是指在交货前产品或服务未满足规定要求所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

①废品损失;

②返工或返修损失;

③因质量问题发生的停工损失;

④质量事故处理费;

⑤质量降级损失等。

4. 外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交货后,由于产品或服务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

①索赔损失;

②退货或退换损失;

③保修费用;

④诉讼损失费;

⑤降价损失等。

以上各种费用属于运行质量成本的范畴。

3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在合同环境条件下,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为了提供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统称为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其项目包括:

①为提供特殊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等所支付的费用;

②产品的验证实验和评定的费用,如经认可的独立实验机构对特殊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所发生的费用;

③为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发生的费用等。 

说明

根据质量成本的定义及其费用项目的构成,有必要将现行质量成本做以下说明,以明晰质量成本的边界条件。

① 它只是针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符合质量而言的。也就是说,在设计已经完成、标准和规范已经确定的条件下,才开始进入质量成本计算。因此,它不包括重新设计和改进设计以及用于提高质量等级或质量水平而支付的那些费用。

② 质量成本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那些同出现不合格品密切联系的费用。例如,预防成本就是预防出现不合格品的费用;鉴定成本是为了评定是否出现不合格品的费用;而内、外故障成本是因产品不合格而在厂内阶段或厂外阶段所产生的损失费用。可以理解,假定有一种根本不可能出现不合格品的理想式生产系统,则质量成本为零。事实上,这种理想式系统是不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机、料、法、环等各种因素波动的影响,或多或少总会出现一定的不合格品,因而质量成本是客观存在的。

③ 质量成本并不包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部分费用是制造过程中同质量水平(合格品率或不合格品率)最直接、最密切、最敏感的那一部分费用。诸如,工人生产时的工资或材料费、车间或企业管理费等,均不计入质量成本中,因为这是正常生产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计算和控制质量成本,是为了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

④ 质量成本的计算,不是单纯为了得到它的结果,而是为了分析,在差异中寻找质量改进的途径,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应当指出,质量成本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因此,它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重要的意义。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模板


大连大樱桃

顺丰冷链发货

联系电话:18842881699

微信:52730688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