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过去看现在,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
站在未来看现在,一切存在都是不合理的。
当我们开始在说新的时候,一定是我们的立场和视角变了,我们仿佛站在了未来。
而未来总是不确定的。所有新都是不确定的。
但也有新是大概率确定的,比如你从高空往下扔一个球,你大概率可以确信,几秒钟之后,它会落到地面。
我们今天谈的很多新,理论上指的是物理规律确定的新,而非是先知脑海中的新。
如果一个新的判断,不需要额外的假设,那么这个新大概率就是会出现的。而需要的额外假设越多,这个新的不确定性越大。
比如,我们假定人力成本会越来越贵,这就不是一个额外的假设,而是一个确定的趋势。从逻辑上来讲,只要社会繁荣进步持续,一个人的消耗就是在持续递增,而养活一个人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
但,比如我们假定人会越来越懒,这个假定就未必真,因为人类在睡眠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少,清醒时间似乎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旅游,探索,冒险,跑步,健身。人的时间分配发生了变化,但人并没有越来越懒。人类在很多事情上越来越不愿意花费时间,但不表示人类变得越来越懒了,至少在刷手机上花了越来越多的时间。他并没有闲下来什么都没做。
合理的存在就是,在所有模型中,所需要的假定越少,其就越趋向于合理。所以做一件新事,一定不要太多的假定。
一个过去存在的假定被颠覆了就够了。
比如电商的出现,改变的是曾经的一个假定:购买行为总发生在见到实物之后。
当然,电视购物,邮购也是基于这个假定的改变而设计,对未来的假定都没错,至于规模和空间,在这个假定之下受制于载体,空间并不太大,但探索的方向并没有错。
电商在这条路上扮演了最后的收割者。
更早,品牌的出现,改变的是一个假定:消费者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会购买。品牌的逻辑是你无需知道你要什么,我来教育你。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前提发生了至少两个转变
消费从被动到主动
从信息到信任
这两个转变解释了到今天为止的超级零售终端形态。
那么新零售是否有新的前提转变?还是这两个前提在时空上的深度扩展?如果只是时空扩展,那么新零售就是供应链的事,如果并非如此,那么还会出现新的零售形态。
几个可能的推演:
前提不变:
加大渗透:假如可乐开始推家庭自动售卖机+云端订货系统:成为可乐会员,即赠送家庭可乐冰柜,可自动补货+手动订货。类似,那么711可不可以?美团外卖是否可以?盒马是否可以?这总体是供应链的事。
模块化:零售店货柜的模块化
前提改变:
消费者勤奋:如果消费者将变得越来越勤奋,愿意投入更多在消费决策上,决策过程的快感大于消费本身。
VR+DIY
消费者克制:消费者将越来越少越来越挑剔的消费
区块链技术在零售的应用
暂时记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