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积蓄600元,用来购买古董,结果是假的!——20年后,成了身价亿万的大藏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1983年,上海来了一位小木匠,名叫马正华。马正华出生于1965年,江苏靖江人。他出于好奇,从一件古瓷开始收藏起,历时20年的时间,已收藏了近万件古董古玩古籍和各色古物,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收藏家。


第一次“吃药” (吃药,上海话,上当的意思)


      马正华出身在劳动人民家庭中,兄弟姐妹5人。1982年,17岁的马正华跟一位老木匠学习手艺。那时一个月人工2元钱不到,而他这个小学徒的工资更低。1984年夏天的一天,马正华到南市老城厢寻活,见有人兜售一件清代古瓷盘,开价2000元。他吓了一跳,心想:“一只瓷盘的价格,够我吃上两三年了,怎么这么贵?”

 


      马正华的父亲曾在上海当过制作红木家具的工人,1962年下放返乡务农。他雕刻的图案精细优美,马正华看在眼里,并受此潜移默化的影响,爱上了有美术图案的物品。马正华回家对父亲说起了那件古瓷盘的昂贵价格,父亲说:“那一件可能是古董,称得上古董的,价格就能往天上飞!”马正华被父亲的话所触动:“我何不也玩玩古物收藏?碰运气弄到手一、两件,一来可以欣赏古文化艺术,二来以藏养藏,还可以赚钱。”父子俩商定,摆地摊买卖古玩杂件。


      1985年,马正华从银行里取出全部积蓄600元,。一天,他出去收购,迎面走来一位中年人。此人从包裹里取出一件黑乎乎的瓷盘,神情伤感地说:“新房子装修,我只好将这件古董出手了。这件古董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年代久远很值钱。“开价1000元。马正华听说是古董,暗暗思量:”古董到手价格能飞上天,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沉默一会儿,他从口袋里掏出400元大票,再加碎钞票,一共605.73元,对卖主说:”我只有这么多钱。“对方无奈的点点头成交。

  

      翌日, 马正华将那件”古董“摆在地摊上,一上午无人问津。正苦恼间,一位曾在友谊商店工作过的”老法师“朱老先生拿起黑瓷盘端详起来,还用手敲了敲,听听声响,问了多少钱,马正华怯怯地回答到:“1000元。”朱老先生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你是卖古董的么?这东西没有年头,而且盘底有裂缝,不用看,声音都听得出来,它是假的。你要卖钱,一点戏都没有。你用它往地上砸,倒是有一片清脆的响声。“马正华听这么一说,急出一身冷汗,差点流出眼泪。想不到第一次收古董就”吃药”(上海话,上当的意思)!好不容易积攒了600元(相当于木工近半年的收入),就这样砸了!好在马正华这人厚道,难过归难过,他还是恭恭敬敬地双手抱拳:”谢谢老伯指点,后生向您一拜!“朱老先生同情这个后生,此后,经常到他的地摊旁闲聊。熟了之后,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

投桃抱李  挖到宝物


  朱老先生有一些藏品,均以低价卖给马正华。最后他送给马正华一只大木箱,说:“不放收藏品,这只木箱送给你吧。”马正华搬回家,打开木箱看见木箱底部有个小机关,露出两条“小黄鱼”(一两一条),顿时惊讶得叫出声音来:“金子,金子!”有了两条金子,买古董不愁没钱了。他心跳得厉害!这时他穷得叮当响,是需要钱的时候。但他想起家乡的一句古训:“再穷,也不要眼红。做人要守规矩,生财要取之有道。”不再犹豫,当天就把两根金条送还朱老先生。

      老人感激涕零,拍拍马正华的肩膀,赞曰:“你是好人啊!像你这样见财不贪的人,如今很少见了!我年纪老了,藏在木箱底的祖传两根金条早忘了,幸亏你还给我。”老人把马正华当成了自己的弟子,悉心指导他鉴别文物、古玩,还带他跑文物商店,观察实物,边看边讲解。名师指点,加上研读文物鉴赏书籍画册,马正华很快踏进了鉴定之门,成为行家。


      1987年秋,一个黄昏,马正华在浦东川沙镇一中年人手中看到一件古代青花瓷瓷盘,,龙身四周饰莲花纹。凭借鉴别能力,这次他没有“走眼”。卖主开价1000元,马正华听说这钱是给老母亲开刀用的,不还一分钱价,当即付款买下。翌日,他把古瓷盘摆上地摊,当天中午,一位穿中山装的中年人观看了约半小时,不发一言,突然目光一亮;“我出7000元,卖不卖?”如此高价,令马正华心猛跳,转念思忖:“人家肯出高价,说明这件古瓷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不能轻易出手。”他找托词说:“实在对不起,我师父走开了,我不能作主,改日吧。”对方走后,匆匆收摊,直奔朱老先生家。

 

  朱老先生戴上老花眼镜,一遍遍看,两眼发光,双手微微颤抖:“孩子,你觅到宝啦!这是明代青花瓷精品,不是1万元,10万元都不止啊!”马正华喜出望外,放在家里收藏室当“镇室之宝”。

废品堆里捡到字画


   1996年春,马正华骑自行车,外出觅宝。途中看见一中年汉子拖着装满废纸的一辆“黄鱼车”(人力板车),吃力地慢慢走着。马正华跳下自行车,与车主攀谈起来:“车上除了旧报纸,还有什么?”车主随口答道:“还有旧杂志、旧书。”马正华听到“旧书”两字,他叫车主停车,报价1000元,愿全部买断“黄鱼车”上全部废纸。车主是个精明人,心想你既然出大价钱买废品,废品中可能有值钱的古书,于是报价2000元,马正华二话不说,付款买下。

(微信号:shgudong) 

   到家翻阅旧纸,突然发现一捆中国书画,共84幅(每幅见方45公分)。打开逐件审视,不禁惊喜万分,那84张册页,都是大画家、大书家的作品,其中有“海派画”创始人任伯年、吴昌硕和清末大篆刻家兼书画家赵子谦、翁方纲等人的精品。马正华狂喜:“废品堆里觅到无价之宝,乃我之大幸也!”


海内奔波  觅到文物


   马正华20多年来觅宝,提高了思想境界,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能为谋利而收藏,要回报国家,把收藏当作抢救、保护文物的手段。

 

    “守株待兔,等不来宝贝,古物是用腿跑出来的。”马正华不怕吃苦,20多年中,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到过江浙、皖、鲁、闽、川、云贵和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11个省市。

 

   1997年春夏之交,马正华跋山涉水,远赴福建仙游,横梁等山区,访古民居。在一家祖上做过大官的巨宅门前,见石狮、石鼓、石刻门楣、雕花石门板堆放在大门两旁,当作垃圾处理。马正华感到可惜,叩门找主人,主人外出,马正华空手返沪。两个月后,他又不辞辛苦,从上海乘火车到福州,再转长途车到仙游,这次终于遇见了巨宅主人,买下一对圆形雕刻的共重500公斤石鼓和一对养金鱼的雕花大石缸,雇卡车运抵上海。不久,上述4件石刻文物分别转让给了南市文庙和一家公园,了却保护的心愿。


教育儿子  别指望靠坐享其成


   20多年来,马正华共收购集藏了近万件古董、古玩、古籍、古工艺品,古雅精美,琳琅满目,其中有瓷器(清三代官窑古瓷居多)、玉器、字画、佛像、竹木牙雕、老红木家具、奇石、紫砂壶与瓷质茶具、古玩、古籍与文房四宝和老唱机、老唱片及18世纪西洋大型座钟。以藏养藏,他在豫园上海老街藏宝楼租了一幢上下两层共400平方米古屋存放上述藏品,挂出“马家古玩”匾额,迎接中外收藏家与游人。

 

   如今,小木匠已成为亿万富翁。他对笔者说:“我喜欢的古董,要一代代流传下去。我的孩子14岁了,我要他发奋读书,别指望将古董变成财产去享受。至今,我仍然喜欢喝稀粥、啃馒头。我买了房子,是很一般的;买了车子,也是很实用的面包车。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