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一天6篇Nature!这所高校独占3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7-23 09:20:15

更值一提的是,其中3篇来自同一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就在上周,中科大团队刚刚登上SCIENCE期刊。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白春礼小组合作,相关成果以“EVIDENCE FOR THE ASSOCIATION OF TRIATOMIC MOLECULES IN ULTRACOLD 23NA40K + 40K MIXTURES”为题,发表于NATURE。

研究团队在超冷原子分子混合气中首次合成三原子分子,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和超冷量子化学的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图:从超冷原子和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利用射频场合成三原子分子的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仅在一周前,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与澳大利亚科学家胡辉合作,取得了“有望成为量子模拟领域的一项里程碑”的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可谓是顶刊“拿到手软”。

2020年,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与中科院合作构建了“九章”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到现在,他们关于“量子通信”、“量子模拟”等令世界瞩目的学术成就仍然源源不断,可以说,在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方面,中科大的地位,无可替代。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陈仙辉、吴涛和王震宇组成的科研团队,近日在笼目超导体CSV3SB5中发现一种新型电子向列相,相关成果在NATURE上发表。

该发现不仅为理解笼目结构超导体中电荷密度波与超导电性之间的反常竞争提供了重要实验证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关联电子体系中与非常规超导电性密切相关的交织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图:笼目结构超导体中三重调制电荷密度波导致的电子向列序与超导电性的物理示意图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刘海燕教授、陈泉副教授团队基于数据驱动原理,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蛋白质从头设计路线,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上。

在蛋白质设计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为工业酶、生物材料、生物医药蛋白等功能蛋白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员高彩霞、肖军与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邱金龙合作团队在《自然》发表题为“GENOME-EDITED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WHEAT WITHOUT GROWTH PENALTIES”的研究长文,阐明了小麦新型MLO突变体既抗白粉病又高产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基因组编辑在主栽小麦品种中对感病基因MLO相关遗传等位实现精准操控,快速获得广谱抗白粉病又高产优质的新种质。该研究为感病基因在抗病育种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5、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高压室研究员李和平、何宇、孙士川团队与中科院外籍院士、北京高压科学中心主任毛河光,DUCK YOUNG KIM研究员和BO GYU JANG博士团队合作,对多种铁合金的性质进行了计算模拟(在地球核心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现六方相(HCP)FE-H、FE-C和FE-O合金在内核温压下转变成为了超离子态,该研究以“SUPERIONIC HCP-FE ALLOYS AND THEIR SEISMIC VELOCITIES IN EARTH’S INNER CORE”为题于2022年2月10日发表在《自然》主刊。

6、香港城市大学杨勇、香港大学D. J. SROLOVITZ及台北大学CHUN-WEI PAO共同通讯在《自然》在线发表题为“A HIGHLY DISTORTED ULTRAELASTIC CHEMICALLY COMPLEX ELINVAR ALLOY”的研究论文,就报告了一种化学复杂的合金,该合金在室温下表现出高弹性应变极限和非常低的内摩擦。

更有趣的是,这种合金在室温和 627摄氏度(900°开尔文)之间保持近乎恒定的弹性模量,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现有合金所无法比拟的。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